臣伏见中使传宣下府市司买浙灯四千余盏,有司具实直①以闻,陛下②又令减价收买,见已尽数拘收,禁止私买,以须上令。臣始闻之,惊愕不信,咨嗟累日。何者?窃为陛下惜此举动也。
宋神宗熙宁四年正月,朝廷计划购买“浙灯”四千余盏,并下令以低价强行收购。当时,苏轼担任开封府推官,对此提出反对意见,上书《谏买浙灯状》。在谏书中,苏轼指出:“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,而夺其口体必用之资。卖灯之民,例非豪民,举债出息,畜之弥年,衣食之计,望此旬日。
在宋神宗熙宁四年的正月,皇宫内欲购入“浙灯”四千余盏,并命令强行降低价格收购。当时,苏轼担任开封府推官,他上书《谏买浙灯状》,指出:“陛下以非必需的观赏之物,而剥夺了百姓日常必需的开销。售卖灯笼的百姓,大多不是豪富之家,他们举债经营,蓄积多年,以此来维持衣食之需。
卖灯之民,例非豪民,举债出息,畜之弥年,衣食之计,望此旬日。陛下为民父母,唯可添价贵买,岂可减价贱酬!状上,买灯之事竟罢。后因称谏书为东坡纸。东坡纸的词语解释是:宋神宗熙宁四年正月,宫中要买浙灯四千余盏,并令减价强行收购。
【衣食之计】出自于苏东坡所写的一封奏议《谏买浙灯状》,原文为“卖灯之民,例非豪户,举债出息,畜之弥年。衣食之计,望此旬日。
” 宋 苏轼 《谏买浙灯状》:“如知其无用,何以更索?恶其厚费,何如勿买?” 清 陈康祺 《郎潜纪闻》卷十二:“吾贵为尚书,何如 秀水 朱十 ,以七品官归田,饭疏饮水,多读万卷书也?” 刘大白 《旧梦》诗:“与其向梦里寻诗做,何如向诗中寻梦做呢?”犹何故。
《辨志》 原文 : 人之生也,未始有异也;而卒至于大异者,习为之也。人之有习,初不知其何以异也;而遂至于日异者,志为之也。志异而习以异,习异而人亦异。志也者,学术之枢机,适善适恶之辕楫也。枢机正,则莫不正矣;枢机不正,亦莫之或正矣。
教却不知要先立下志向,学却不知道要使志行高尚,这样还想让天下太平兴盛,习俗美化,又怎么能够呢?尚志:王子垫问曰:“士何事?” 孟子曰:“尚志。
膜外概置,这个词源自于汉语,用于形容一个人只顾及自身利益,忽视了周围的人或事物。其字面意义是比喻人的膈膜,即身体的隔膜,用以象征个人的界限。在《辨志》中,明.张尔岐提到,当一个人过于注重口体之养和耳目之娱,对外部世界置之不理,便如同只顾自身而忽视他人感受的人。
经过反复斟酌,希望答案令你满意。志向的不同因而学习的不同,学习的不同因而人不同。志向,是作学术的关键,是去往善于恶的道路。关键的部分正确了,就没有不正确的;关键的部分错了,也没有可以正确的。
“不谦而失天下,亡其身者,桀、纣是也。可不慎欤?”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: 因为不谦虚谨慎而失去天下,进而导致自己亡身的人,桀和纣就是这样。能不谦虚谨慎吗 ?语出《韩诗外传周公诫子》。谦:谦虚谨慎。失天下:失去天下。亡其身:丢失身体,丧失生命。桀纣:桀和纣,相传都是暴君。
意思是: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,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,桀、纣就是这样。出自西汉韩婴《周公诫子》,原文选段:吾闻,德行宽裕,守之以恭者,荣;土地广大,守之以俭者,安;禄位尊盛,守之以卑者,贵;人众兵强,守之以畏者,胜;聪明睿智,守之以愚者,哲;博闻强记,守之以浅者,智。
“不谦而失天下,亡其身者,桀纣是也”的翻译:不谦虚谨慎然后失去天下,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,桀、纣就是这样。“不谦而失天下,亡其身者,桀纣是也”出自文言文《周公诫子》,选自《韩诗外传》,讲述的是周公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。
译文: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。即使尊贵如天子,富裕得拥有天下,便是因为奉行尊崇这些品德。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,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,桀、纣就是这样。
土地广大,守之以俭者,安;禄位尊盛,守之以卑者,贵;人众兵强,守之以畏者,胜;聪明睿智,守之以愚者,哲;博闻强记,守之以浅者,智。夫此六者,皆谦德也。夫贵为天子,富有四海,由此德也。不谦而失天下,亡其身者,桀、纣是也。
夫此六者,皆谦德也。夫贵为天子,富有四海,由此德也。不谦而失天下,亡其身者,桀、纣是也。翻译: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。即使尊贵如天子,富裕得拥有天下,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。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,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禅敏春人,桀,就是这样。原文:可不慎欤。
1、原文 成王封伯禽于鲁。周公诫之曰:“往矣,子勿以鲁国骄士。吾,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也,又相天子,吾于天下亦不轻矣。然一沐三握发,一饭三吐哺,犹恐失天下之士。吾闻,德行宽裕,守之以恭者,荣;土地广大,守之以俭者,安。
2、原文:成王封伯禽于鲁。周公诫之曰:“往矣,子勿以鲁国骄士。吾,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也,又相天子,吾于天下亦不轻矣。译文: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。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:“去了以后,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。
3、《周公诫子书》的原文是:君子不施其亲,不使大臣怨乎不以。故旧无大故,则不弃也。无求备于一人!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夫学须静也,才须学也。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。淫慢则不能励精,险躁则不能治性。
4、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,周公警告儿子不要因封赏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。周公身为文王之子、武王之弟、成王之叔,且有辅佐天子的重担,他在天下的地位并不低贱,但仍担心得不到人才。
5、周公姬旦在周成王封伯禽于鲁国之际,告诫儿子要谦虚谨慎,不要因受封而怠慢人才。作为文王之子、武王之弟、成王之叔父,且身居高位,他依然保持恭敬之心,多次中断洗头和吃饭来接待宾客,生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。
1、《周公诫子书》原文:成王封伯禽于鲁。周公诫之曰:“往矣,子无以鲁国骄士。吾,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也,又相天子,吾于天下亦不轻矣。然一沐三握发,一饭三吐哺,犹恐失天下之士。
2、《周公诫子书》的原文是:君子不施其亲,不使大臣怨乎不以。故旧无大故,则不弃也。无求备于一人!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夫学须静也,才须学也。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。淫慢则不能励精,险躁则不能治性。
3、成王封伯禽于鲁。周公诫之曰:往矣,子无以鲁国骄士。翻译: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。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:去了以后,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、轻视人才。原文:吾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也,又相天子,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,一饭三吐哺,犹恐失天下之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