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A开出后12小时追上B。已知一艘轮船顺水行48千米需4小时,逆水行48千米需6小时。现在轮船从上游a港到下游b港。
2、练习2:一条河上有A、B、C三个码头,C码头距A和B两码头距离相等,水流速度为2千米/小时。船从A码头顺流而下到达B码头,然后逆流上行到达C码头,共用时6小时,已知船顺流速度是逆流速度的2倍。求A、B两码头的距离。
3、小时。方法:顺流6小时,船在水流作用下航行了30千米(5*6=30),船自己航行了60千米(90-30=60),那么船的速度是10千米(60除以6=10)。逆流时减去水流的速度,船的速度是5千米(10-5=5)。
小学数学中追及问题的公式详解如下: 追及距离公式 追及距离 = 速度差 × 追及时间 解释:这个公式用于计算两物体在追及过程中,领先物体需要多走的距离。这个距离等于两物体的速度差乘以追及所用的时间。 追及时间公式 追及时间 = 追及距离 ÷ 速度差 解释:这个公式用于计算两物体在追及过程中,所需的时间。
相遇问题:相遇时,两物体的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等于相遇路程(相遇路程 = 速度和 × 相遇时间)。相反,相遇时间可以通过相遇路程除以速度和来计算(相遇时间 = 相遇路程 ÷ 速度和)。在解决和差问题时,(和+差)除以2等于较大数,(和-差)除以2等于较小数。
小学数学追及问题公式为:追及距离=速度差×追及时间;追及时间=追及距离÷速度差;速度差=追及距离÷追及时间。长方形的周长=(长+宽)×2C=(a+b)×2。正方形的周长=边长×4C=4a。长方形的面积=长×宽 S=ab。正方形的面积=边长x边长S=a.a=a。
追逐问题的解题公式为:追及的路程÷速度差=追及时间。解题关键:追逐问题是关于两个速度不同的物体在同一方向上运动的问题。一个物体在前(通常称为“被追者”),另一个物体在后(通常称为“追赶者”)。两者之间的初始距离被称为“追及的路程”。
【数量关系】 追及时间=追及路程÷(快速-慢速) 追及路程=(快速-慢速)×追及时间 【解题思路和方法】 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,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。
追击问题的公式:速度差×追及时间=路程差。路程差÷速度差=追及时间(同向追及)。速度差=路程差÷追及时间。甲经过路程-乙经过路程=追及时相差的路程。
小学盈亏问题公式原理图解如下:一次有余(盈),一次不够(亏),可用公式:(盈+亏)÷(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/大分-小分)=人数。两次都有余(盈),可用公式:(大盈-小盈)÷(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/大分-小分)=人数。
它的基本公式:(盈+亏)÷(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)=人数;例题:小朋友分桃子,每人8个多7个,每人10个少9个。
盈亏问题的主要公式包括以下几种:一盈一尽公式:对象数 = ÷ 适用于一次分配有盈余,另一次分配刚好分完的情况。一亏一尽公式:对象数 = 亏数 ÷ 适用于一次分配不足,另一次分配刚好分完的情况。两次均盈公式:对象数 = ÷ 适用于两次分配都有盈余,但盈余数量不同的情况。
长方体体积计算:长8dm、宽6dm、高4dm的长方体,其体积为8 * 6 * 4 = 192立方分米。 原有水体积计算:水深8dm,因此原有水的体积为8 * 6 * 8 = 134立方分米。 铁块体积计算:棱长为4dm的正方体铁块,其体积为4 * 4 * 4 = 64立方分米。
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棱长乘以棱长再乘以6。因此,当我们需要计算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时,首先需要知道它的棱长。假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,则其表面积S可通过公式S=a×a×6来计算。例如,如果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,那么我们可以直接将5代入公式中,得到S=5×5×6=150平方厘米。
数学公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。在小学阶段,数学公式涵盖了基本算术、代数、几何和应用题等知识。通过公式的学习,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。例如,加法公式加数+加数=和,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理解加法的基本原理,即两个数合并为一个更大的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