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中,有这样一段描述:“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,各于其国,出广长舌相,遍覆三千大千世界,说诚实言。汝等众生,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。一切诸佛所护念经,舍利弗。”这段文字描绘了诸佛以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,为众生宣说真实之语,并特别提到这部经是诸佛共同护念的。
舍利华译为鹙鹭,弗华译为子,因其母之眼似鹙鹭,故号为舍利弗,或舍利子,亦称身子,为佛十大弟子之一,以“智慧第一”著称。
在《佛说阿弥陀经》的开头,经文记载:“尔时,佛告长老舍利弗,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。”这段话的直译意思是,佛陀对智慧第一的长老舍利弗说,往西经过十万亿个佛土,有一个名为极乐的世界。 舍利弗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,以智慧著称。
《阿弥陀经》与《佛说阿弥陀经》是相同的经典,只是名称略有不同。后者是《阿弥陀经》的另一种翻译,因为在该经中,佛陀不问自说,而非由佛陀的弟子提问。这部经典首先描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景象,阿弥陀佛的由来和意义,然后鼓励众生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以期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
是一样的,只是名称不同而已。因为《阿弥陀经》,为佛经中极少数非由佛陀弟子提问,而由佛陀不问自说的经典。因此有翻译做《佛说阿弥陀经》。
佛在世时候,从来不重复自己讲的法,只有阿弥陀佛经除外,连讲三次。所以说是一部经,因为道理佛理一致,但是有差别。
阿弥陀佛,不是由梵语而来,是阿弥陀婆耶或阿弥陀庾斯的简化。也有简化为弥陀佛(mita-budda),阿弥陀(amita),弥陀(mita)。但简化后的汉文,在梵文却中是另外的原意。阿弥陀,amita 无量;阿弥陀佛 amita buddha 意为无量佛。弥陀,mita 可量;弥陀佛 mita buddha,意为可量佛。
南无阿弥陀佛的中文发音为:ná mó ā mí tuó fó,梵文发音为Namas Amitābha。“南无”,梵语namas的音译。发音为“拿摩”。梵语或印地语中为:赞美、赞颂的意思,佛教引申意义为:皈依。也表示发自内心赞美诸佛菩萨,由此代表信仰的誓言,可以引申为“尊敬的、伟大的”。
阿弥陀佛,这个最早是梵文,按照国外的读法,那还可以读成“啊,弥,不答”。“啊弥答”是阿弥陀,“不答”就是英文“佛”的发音。这外国人还跟咱们读得“不一样”呢。呵呵。“阿弥陀”三个字,本来就是从外语中音译过来。天下之大,念法多得很。我们国家那么多省份,念a,e,o的多得很。
所有佛经大都从梵文翻译过来,梵文的真言咒语有三个根本咒音,也就是普贤如来现身金刚萨埵的根本咒,这三个字是“唵(ōng)”“阿(ā)”“吽(hòng)”。简略的说:“唵(ōng)”的意义是:永恒常住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,遍满法界。
阿弥陀佛的佛号是属于佛教梵文音译后,根据中文相似读音写的中文文字。
答案是,两者皆可。以“阿弥陀佛”为例,这个词代表“无量寿,无量光”,因此,我们也可以将其念为“无量寿佛”或“无量光佛”。然而,通常情况下,人们习惯于念“阿弥陀佛”,且不论念何种形式的“阿弥陀佛”,都能理解其意。所加的“佛”并非额外添加,而是基于经文翻译而来。
阿弥陀经的出处是《佛说阿弥陀经》弥陀经翻译,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弥陀经翻译,释迦牟尼佛向众弟子讲述了这部经典,故而在经名之前加有“佛说”二字,以示区别。 在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中,释迦牟尼佛向弟子们透露,在离我们这个世界十万亿佛国土之外,有一个名为极乐的世界,那里有一佛,名为阿弥陀。
阿弥陀佛这一名字,出自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与《佛说无量寿经》。弥陀在梵文中的意义是“光明”,佛是“觉者”的意思,因此阿弥陀佛可以被理解为“觉者之光”。阿弥陀佛被描述为居住在西方的一个佛土,名为极乐世界。
《佛说阿弥陀经》是大乘佛教经典之一,净土宗的重要文献,被列入净土三经之中。这部经由姚秦时期的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翻译。值得注意的是,《佛说阿弥陀经》在佛经中较为独特,它并非由佛陀弟子提问,而是佛陀主动阐述。此经的前半部分描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,以及阿弥陀佛佛号的由来与意义。
阿弥陀佛的名字首次出现在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中,经文告诉长老舍利弗,阿弥陀佛所化的世界位于西方,经过十万亿佛土之遥,那里有一个名为极乐的世界。 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佛,弥陀经翻译他在那里说法。
阿弥陀佛,出自《无量寿经》《无量寿经》全称《佛说无量寿经》。净土三经之一。此经说无量寿佛(阿弥陀佛)的因地修行,果满成佛,国土庄严,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。此经前后有十二译,存五译、失七译,会集、节略本四本。
阿弥陀佛,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,这一概念源自释迦摩尼佛的讲解。涉及阿弥陀佛的经典众多,其中最核心的三部被称为净土三经: 《消岩佛说阿弥陀经》,也称作《小阿弥陀经》。 《观无量寿佛经》,简称《观经》。 《大乘无量寿经》,也称为《大阿弥陀经》。